News & Events

PBL成果发表 | 为小山村设计可持续发展模式

PBL成果发表 | 为小山村设计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04    来源: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

分享至 

自2018年9月PBL项目制学习正式入驻娃哈哈双语学校每周课表以来,初中部的同学们已经经历了整整一学年的PBL学习。项目以“净水”为核心,“生态系统恢复后,如何通过社会协作使当地达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驱动问题,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切实可操作的产品设计。


快来他们的成果发布会上看看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努力一连串头脑风暴的洗礼同学们分别都做了哪些有趣的设计吧!


1562203038(1).png


熊联盟”、“漂流瓶”、“棒棒糖”3个小组,分别从3个方向为青山村龙坞水库徒步道做设计,同时将整个村子现有活动以网状的形式与徒步道的游览联系起来。


熊联盟

在长期的实地调研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当地存在的长期问题 -- 人力资源缺乏

2.png


在对徒步道的实地调研中,都是由当地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工作人员从旁协助介绍,同学们才得以深入了解情况。这种情况下,不断地请本应专注于环保工作的TNC专业人员为来访的普通游客讲解,是对人力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但没有讲解也同样会使游客缺少浸入感和交互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熊联盟小组带来的设计是:

3.webp.jpg青山村故事连环画

考虑到青山村大量的游客群体是来学习体会自然知识的青少年,熊联盟组计划在徒步道出发点设计了可按时节假期不同,更换不同主题的连环画来讲述青山村故事


故事的内容基于青山村小水源地从发展竹经济导致肥料污染,到TNC等自然环保组织介入帮助恢复水质,再到尝试发展旅游、自然教育等可持续环保经济模式的时间脉络来设计。


4.jpg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同样考虑到游客在徒步道上参观必然是流动的,而固定在指示板上的大篇幅文字,对于环保知识的传播和交互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他们分别将与连环画对应的8个青山村小故事,以有声明信片的形式,安置在线上平台


同时将放置连环画的指示排安置在小水源地徒步道的入口处,加上二维码。游客在被连环画吸引后,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徒步道上边欣赏美景,边听介绍了。这种方法也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讲解人员重复劳动的问题。


5.webp.jpg

在熊联盟组的最终产品发表中,他们也对自己产品的选材、成本等也精心挑选和计算。既要考虑到经济利益,也要贴合自然环境,更需要考虑到是否方便更换,是否能避免天气等外界因素的破坏。


漂流瓶


相较于熊联盟组的产品,漂流瓶组的同学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徒步道与青山村中现有的资源有效连结。在游客参观徒步道后,如何有效地引流到其他的地方 ,如何形成一条较为全面的游览线路 。

10.webp.jpg

自然植物生态教育,就是漂流瓶组选择的核心了。他们统计了龙坞小水源地周边区域的植物生态分布,在实地调研中测绘的认知地图的基础上,设计了名为「叶痕寻踪」的生态图。


6.webp.jpg

在不同季节,游客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图上的实景照片来了解更多非当季植物的信息。

同时,他们也归纳了对当地影响最大的4种主要经济作物,设计了主题指示牌。 

1562225405(1).png

在此基础上,他们设计了一个主要受众为青少年学生的O2O问答游戏。他们计划在即将于暑期落成的自然学校设立线上问卷领取点,在学生们完成自然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后,可以带着电子问卷来到水库徒步道,来到青山村中的民宿、手工艺坊,在一路的参观体验中找到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游客能够在当地每个有趣的地方进行游玩消费,也能完成问卷,获取电子密码,回到自然学校打开奖品箱,获得来自竹工艺坊的奖品竹书签。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宣传了当地特色产品。


12.webp.jpg


棒棒糖

在棒棒糖组的发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更为关注如何在游客到达水库徒步道尽头后,将大片的山林区域利用起来,增加娱乐互动性。

8.webp.jpg

他们在当地实际踩点勘查,选出了或地势较为平坦,容易涉足;或有特色山林植物群落;或景观较好,便于游客取景拍照的点,作为建设点。在反复的头脑风暴和可行性研究后,他们确定了他们的最终作品——“十分钟地球”。

12.webp (1).jpg13.webp.jpg14.webp.jpg

十分钟的概念来源于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走完徒步道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0分钟,而在这10分钟里,地球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直观的数字,是同学们希望游客直观地了解到的。经过一系列的数据筛选、翻译、换,做出了与我们人类活动相关最密切的8组数据。

为了增加互动性,他们给8个小木牌上的数字加上了活动的覆盖竹片,游客可以互相比赛猜最接近的数字,然后打开竹片看答案,这种形式也更有吸引力,加深注意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设计了线上捐款功能,来筹集当地自然教育建设资金,也把更多数据的中英双语版本和相对应的环保方法上传到了当地公众平台上,供感兴趣的游客在扫码捐款后,能够有机会做深入阅读。

9.webp.jpg


在一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当地NGO、村民和老师们一直在强调着“取于当地、用于当地”,“契合自然,避免人为改造环境”的准则。而3组同学的方案中,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准则的重视,所有的材料都采用了当地材料,当地加工;而大部分的建设行为,都尽可能地不对已有环境做出改造。


在方案设计中,学员们也因为真实世界中会遇到的游客群体对标原材料选择人工成本可操作性客户(当地村民)意见而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方案。


相信经过一年的PBL项目制学习,WBS初中部的小设计师们已经能自信满满、颇有条理的面对任何一个“甲方”的社区改造要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