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教育大咖说 |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如何在娃哈哈双语学校落地?

教育大咖说 |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如何在娃哈哈双语学校落地?

发布时间:2022-12-07    来源: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

分享至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中国教育跨入"核心素养"时代。


为了更深度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国际教育改革趋势,把握新课标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近日,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特邀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专家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娃哈哈学校家长的张文军博士为全校师生带来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讲座。



2431668066364_.pic.jpg

张文军博士

  • 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教授

  •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

  •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者”;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曾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研究员


张教授对于课程改革趋势的解读,更加坚定了老师们对于正在实施的课程的信心,毫无疑问,我们的课程是走在前列的——
娃哈哈学校从创校之初就坚持的学科综合化、课程实践化等做法正是核心素养的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下内容来源于张文军博士讲座


指向核心素养的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素养?

身处乌卡时代,世界变化快速、复杂且难以预料,教育如何破除极端精英主义和无序竞争,实现个人平等和文化繁荣?

张博士先从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背景出发,阐述强调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了避免极端精英主义社会想象造成的割裂和异化,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于尊重和尊严平等,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结为一体"(UNESCO,2015)。

"课程和教学应强调合作、协作和团结,敦促课程转向生态学习、跨文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UNESCO, 2021)。

在传统的以学术性知识掌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中,遵循的是一种相似性逻辑,这种相似性逻辑,以学生掌握既定知识体系的程度来实现对学生的区分和筛选。学生的学业和各方面的表现和规定的体系越相似,他可以获得的认可度就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进而在社会分层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这种相似性逻辑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师根据他们教的内容出考卷,考100分的学生和既定要求的相似度是100%,因此是最优秀的;考80分那么相似度是80%,差一点儿;考60分的,相似度只有60%,就更差一些……这势必导致各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断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互相排斥与割裂。

随着乌卡时代的到来,学习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学习的内在逻辑从追求相似性转向联通主义,学习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层级化积累的方式,而是知识网络和联结的不断生成和扩展的过程。

学生可以从一个感兴趣的点出发,挖掘更多更新的知识,像网络一样不断延伸,产生新的节点。学习不再局限于获得知识、技能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联结能力,以及做事情的综合能力,即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育和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DeSeCo项目中提出。研究人员聚集全世界不同领域的专家,选择对于每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够发展和维持的素养,以帮助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此后,OECD不断完善核心素养框架,并在2019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和《2030学习罗盘》,强化了社会情感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等综合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话语与实践

在梳理核心素养的沿革之后,张博士从全球视角分享了21世纪以来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话语。

她列举了一些国际组织研究和发布的报告,国际知名学者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一些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改革与案例,以及国际上一些国家创新学校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层面的理论和实践中鲜明的核心素养导向特征;并指出,核心素养导向已经成为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话语实践。

781670561779_.pic.jpg

我国《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历经三年多时间修订而成,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体系。
专家组根据我国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在比较各个国家、各个学科的课程逻辑,借鉴世界前沿的改革内核的基础上,把核心素养的框架落实到义务教育课标中。
本次义务教育新课标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核心素养,二是综合化,三是实践性;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性,正是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的。
新课标从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育人方式的变革、评价方式的变革等各个方面为落实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新课标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摒弃低水平的重复教学,强调基于基于真实世界的横向结构和基于学科知识进阶的纵向结构的结合,通过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方式,打通不同学科,培养学生可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育人方式也发生变化,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要落实因材施教,采用差异化教学,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同样也要变得更加多元,注重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等,优化作业布置,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布置一些和综合学习相关的合作创新和实践类的作业。